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举行第三次学术沙龙
发布时间: 2020-12-15 浏览次数: 14


20201211日下午,研究中心举行了第三次学术沙龙。这次学术沙龙主要是对《民主主义与教育》这本书进行分享与交流。《民主主义与教育》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家、现代教育之父——杜威,这本书也是杜威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。本次学术沙龙参会人员有王茜、邱晗星、吕泋桥、张琪、何丹、王梓瑶、刘培飞、文玉莹、王嘉慧、丁楠、茹雨椰。由博士生王茜主持,丁楠同学、王嘉慧同学和茹雨椰同学作主汇报。

 丁楠同学先开始她的汇报。她主要从四大点进行阐述,第一点是作者简介,简要介绍了杜威的基本信息和大致生平。第二点是本书的内容概要,主要包括《民主主义与教育》的创作背景以及各个章节的主要观点,由于本书总共二十六章,因此分为四部分进行讲解,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,第二部分是民主主义教育的标准、方法等,第三部分是在批判二元论的基础上阐述教育性质,最后一部分讲的是教育哲学的相关问题。第三点是部分精彩书摘,通过摘录书中印象较深刻的句子,从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。最后一点是几点延伸,主要从教师专业成长、道德教育和学习动机三方面阐述。

 王嘉慧同学在汇报的过程中,提出了两点讨论,第一个是针对杜威的“教育即生活”观点,杜威所说的“教育目标,教育内容以及社会需要之间的不匹配在当下社会仍然存在。正如“好学生”并不能做“好女婿”,说明教育需要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。第二个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种区别。普通教育更加重视理论知识,对技能的训练重视不够,而职业教育对技能的训练过于强调,二者之间并没有达到平衡。

 最后茹雨椰同学从道德教育、儿童经验缺失、职业教育等三方面分享了本书对她的思考与启示。在道德教育方面她提到由于现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德育与社会生活、与儿童、与学科教学相脱离的问题,我们应当借鉴杜威学校、教材和教法三位一体的德育论,重视校园环境的创设,重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。同学们还纷纷发表了自己对思政课程的看法,认为思政课程是有必要的,但要注意克服思政融入课程时过于生硬的问题。谈到现在的课程与儿童经验缺失的问题时,茹雨椰同学向大家介绍了瑞吉欧课程模式,认为这种课程模式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、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真正有利于课程回归幼儿经验。随后大家就生成课程如何与五大领域相融合展开了讨论,有同学认为开展生成课程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幼儿的兴趣点,随后博士生王茜也向大家分享了生成课程的有关实例,让大家了解到生成课程具体如何展开。

 本次学术沙龙的举行,同学们在互相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,不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,更能对当今教育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能站在中立的角度去看待。总之,第三次学术沙龙顺利开展,感谢以上几位同学的分享。